含两个农历新年的公历年

一个公历年中可能会同时在年初和年末各出现一个农历新年么?按现行农历(夏历)并不会有这种情形,但历史上其实曾出现过一个公历年首尾各有一个农历新年的现象。

中国古代历法有所谓「三正」,即「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冬至所在的是子月,此后依次为丑月与寅月。「夏正建寅」就是说以寅月为岁首,这也是自汉代太初历「改正朔」以来两千余年中国农历一直沿续至今的制度。试想一下,如果采用建丑的话,也就是冬至后的首个朔日为岁首,那新年可能出现在1月或12月。当然,周历、殷历亡佚已久,而二十世纪以来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也让许多学者开始怀疑殷历建丑之说。但无论三正说是否符合史实,后人确受其影响,历史上就有过四位皇帝(王莽、曹叡、武则天、李亨)仿「殷历」或「周历」改月建。虽然都历时不久,长的也就十来年,但一个公历年含两个农历新年的情形得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四次

最早改月建的是王莽建丑,「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改初始元年十二月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此后,公元15年便出现了天凤二年(乙亥年)正月初一(公元15年1月10日)与天凤三年(丙子年)正月初一(公元15年12月30日)两个新年。三年之后的公元18年再次出现类似情形,当年公历1月6日为天凤五年(戊寅年)正月初一,而公历12月27日为天凤六年(己卯年)正月初一

魏明帝曹叡也曾于公元237年改正朔建丑,但很快于两年后恢复寅正,并没有出现两个新年的情况。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而此前一年,朝政大权在手的武后已下令依周制建子,改睿宗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1] 以子月为正月,新年总是出现在冬至之前,照理每个公历年也只会有一个农历新年。不过寅正变子正的当年必定会出现两个新年,689年便是如此,年初的1月27日为建寅的永昌元年(己丑年)新年,年尾的12月18月则为建子的载初元年(庚寅年)新年

七十余年后,武则天的曾孙唐肃宗李亨于公元761年改元,「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数」。当年公历2月10日为上元二年(辛丑年)岁首,而年末的12月2日则是唐肃宗元年(壬寅年)岁首。不过这次改月建仅维持了几个月,李亨于第二年四月病逝,其子李豫继位后恢复了寅正。


  1. 最初我以为武则天改正朔出现在690年,是参照了薛仲三、欧阳颐著《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中记载的「唐武后载初元年十一月改用子正,以载初元年之十一月为天授元年岁首,故载初元年只有十个月」。但查《新唐书》后证实子正始于689年(「永昌元年十一月,改元载初,用周正」)。《对照表》中所说的「载初元年」应是永昌元年,而书中的「天授元年」则应包括载初元年与天授元年。其实历史上的载初元年确仅有十个月,是由于武氏登基后于载初元年十一月改元天授,故当年(农历年)的前十月属载初元年,后两个月属天授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