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看到水或空气吗?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水,却不能看见空气呢?」正如许多人回答的那样,我们通常「看到」的其实是界面而不是介质。但事实上,有时候我们还是可能观察到介质本身的。

我们看不见静止的水或空气,但当湍流中出现密度变化进而导致折射率变化后是能被我们分辨的。有位知乎答主做了实验,在杯子里混合了热水与冷水之后能清楚地看到水在流动。下图所示的「heat haze」现象也是如此。当飞机发动机喷出高温气体后,我们看到的物体会变得模糊闪烁。下面我就补充一些这背后的物理原理。

首先,介质的折射率 $n$ 与密度 $\rho$ 之间的关系可以由Clausius-Mossotti relation确定。在空气中因为 $n\approx 1$,这一关系可简化为Gladstone-Dale relation: $n=1+K\rho$,其中 $K$ 是一个常数(事实上 $K$ 会随光波长改变,但变化很小,可近似看成是常数)。对水来说就复杂一些,不过实验数据也能用线性关系 $n=\mathrm{const}+K\rho$ 来分段近似。

此处我们假设光沿直线($z$ 方向)传播。更精确的话可以解Eikonal equation来确定光束在湍流(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但在这里其实影响很小。波面经湍流扰动后会出现光程差,也就是说实际波面与理想波面偏离。光程(OPL)与光程差(OPD)分别为

$$OPL(x,y,t)=\int_0^{L}n(x,y,z,t)\mathrm{d}z$$

以及

$$ OPD(x,y,t)=OPL(x,y,t)-\langle OPL(x,y,t)\rangle,$$

其中 $\langle\cdot\rangle$ 表示空间平均。

影响我们眼睛分辨介质的是光程差的变化幅度,光程差扰动越大,像差也就越明显。我们用方差 $\overline{\langle OPD^2\rangle}$ 来度量该变化,$\overline{\langle\cdot\rangle}$ 表示时间与空间平均。于是可以得到

$$\overline{\langle OPD^2\rangle} = K^2 \int_0^L \int_0^L \mathrm{Cov}_{\rho'}(z,z')\mathrm{d}z'\mathrm{d}z,$$

$\mathrm{Cov}_{\rho'}$ 是密度扰动的协方差函数。如果用高斯函数来近似协方差 $\mathrm{Cov}_{\rho'}(z,z') = \rho_{rms}^2 e^{-|z-z'|^2/\Lambda^2}$,其中 $\rho_{rms}$ 是密度扰动的均方根($\rho_{rms}=\overline{\langle\rho'^2\rangle}$ ),此时上式可简化为

$$\overline{\langle OPD^2\rangle} = \sqrt{\pi}K^2 \int_0^L \rho_{rms}^2(z)\Lambda(z)\mathrm{d}z.$$

进一步假设密度扰动是均匀的(homogeneous),就有

$$\overline{\langle OPD^2\rangle} = \sqrt{\pi}K^2 \rho_{rms}^2\Lambda L.$$

很明显,$\overline{\langle OPD^2\rangle}$ 与湍流中密度的扰动幅度直接相关。在静止的流体中制造湍流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加热一部分流体。加热后出现的温度差引起密度变化并形成对流,由此出现流体不稳定性(Rayleigh-Bénard instability)。在不稳定性达到一定程度(Rayleigh数超过临界值)时湍流便产生了。当然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制造密度变化。如果是密度不变的不可压湍流(incompressible turbulence),折射率在介质中也保持不变,那介质看上去也就还是「透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