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闰二月的源起

为何公历中的闰月为二月呢?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最初罗马人定历法时1、3、5、7、9、11月是大月31天,2、4、6、8、10、12月是小月30天,但如此加起来有366天,便从罗马人认为不吉利的二月中减掉一天。后来奥古斯都在公元前8年改革历法时将八月改名为Augustus并改成大月,就又从2月再减掉一天,并在闰年时补上。但这个说法其实只是一个段子而已,虽然是个有近千年历史的老段子了。真实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这得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罗马建城开始说起了。

首先,用一句话简单但并不太精确地总结一下:公历的闰日放在二月是因为古罗马历法中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由于史料残缺,至今学术界对于公元前罗马历法的许多细节仍没有定论(甚至公元后4年是否为闰年仍存有争议),所以我下面的叙述主要也就是基于目前人们对古罗马历法很有限的了解,一些细节问题上可能会和史实有些出入。

话说最初的古罗马历法是一种源于古希腊的阴历,每月为29或30天,合朔望月的约29.5天。而罗马于公元前753年建城后采用的罗慕路斯历则开始引入了阳历[1]。罗慕路斯历分为十个月,以春分所在的Martius为第一个月、December为第十个月[2],每月为30或31天。这样算下来每年只有304天,与回归年相差达61.25天之多。根据后来的罗马学者马克罗比乌斯(Macrobius)的说法,这些剩下的日子每年仍就会过,只是没有名字,不分给任何月份罢了(好囧……)。[3]

到公元前713年第二任国王努马(Numa)在位的时候,对历法进行改革,把原先30天的月份改为29天(这是因为罗马人认为奇数吉利,偶数不吉利),再把每年年末剩下的日子改编为Ianuarius[4]和Februarius两个月,一个29天、一个28天,每年355天。努马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355天大体吻合12个朔望月的约354.37天。之所以取355天而不是354天或许是观测上的误差,不过也很可能是因为355更合罗马人对奇数的好感。至于Ianuarius和Februarius两个月安置的具体位置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过基本都认为Februarius最初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因为355是奇数,因而12个月中一定会有一个月是偶数天,把最后一个月取为偶数天也是挺合理的了。另外虽然2月是偶数天吧,但罗马人还把这个月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为23天,一部分为5天,都是奇数……

根据生活在公元前后的罗马作家奥维德(Ovid)的记载,努马的历法是把Ianuarius放在Martius之前作为一年的开头,Februarius放在December之后作为一年的结尾[5]。同时2月23日那天(也就是上面说的把二月区分为两部分的那一天)是「界神节」(Terminalia),被看作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是「界神」嘛,旧年和新年的分界)[6]。这一天人们会供奉罗马的守界神特耳米努斯(Terminus[7])。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每年355天与回归年的365年之间十天的差距。努马历的处理方法是再引入一个闰月(Mercedonius),放在二月的两部分之间,并把二月最后的那五天也算作Mercedonius的一部分。闰月加在2月23日或24日之后,有22天,加上那最后五天则一共是27天。这样闰年一共有377或378天。大概两年一闰,不过具体置闰是由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来决定的。

到这为止基本已经能看出为何后来的闰日被放在二月了,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说说这个闰月最后是如何变成闰日的。努马历的置闰法施行了数百年之久充满了混乱,因为置闰与否全听大祭司的一句话,有时候置闰就会很没有道理,有时还会变成政治纷争的筹码。这些混乱总算因为公元前45年儒略历的正式施行而终结。

恺撒大帝的儒略历废除了闰月Mercedonius,取而代之的是每四年在二月的28天基础上增加一个闰日。同时儒略历其他月份的天数也已经与现行的公历相同了,那个奥古斯都后来再把二月减掉一天的说法完全是后人的臆测而已。[8]另外确切的说,闰年时虽然多了一天,但其实当时的纪日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把2月24日那天(与努马历法闰月开始的日子是同一天)算了两遍(相当于这天有48小时),被称为bis sextum[9]

顺便值得一说的是,儒略历颁行后虽然施行了千余年,但早期闰年计算上出了个大漏子。儒略历的主要设计者希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Sosigenes)当年制定的规则是「四年一闰」(quarto quoque anno),但古罗马人计数是inclusive的[10],罗马祭司把这规则错误地理解为了三年一闰,导致几十年间闰年错置,直到公元前8年奥古斯都改革历法时才更正[11]

至于闰日从2月24日变为2月29日,则是要到中世纪时儒略历的纪日法变更为1、2、3…的顺次记数之后了([9]即是原先纪日法的一例)。而儒略历的这一传统最终由1582年教皇颁行的格里历所继承,成为现行的公历。

参考

  • Sacha Stern, Calendars in Antiquity: Empires, States, and Societies
  • Robert Hannah, Greek and Roman Calendars
  • William Smith, A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Antiquities
  • William Warde Fowler, The Roman Festivals of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 Roman calendar
  • Julian calendar

  1. 罗慕路斯(Romulus)是传说中罗马的奠基人、罗马王政时代的首任国王。

  2.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十二月采用表示「十」的前缀dec。

  3. 至于为何是304天也没有定论,《罗马史》的作者尼布尔(Barthold Niebuhr)认为古罗马一周为八天,这样一年正好有38个nundinae(直译为「第九日」,即每周的第一天),与后来保留在儒略历中每年的开庭日(dies fasti)的数量吻合。

  4. Ianuarius的首个字母为I是因为古典拉丁语没有J,I和J到中世纪才开始区分。

  5. 直到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人委员会(Decemviri)才重新安排了月份,把二月放到了一月和三月之间。

  6. 之所以不以2月28日为一年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受到古埃及历法的影响:古埃及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与回归年所差的5天放在每年的最后,被称为epagomenae。

  7. Terminus直译就是「界碑」的意思。

  8. 这一说法最早是源于13世纪的英国学者萨克罗博斯科(Sacrobosco),虽然传播的很广,但并没有任何实据。这不仅与之前一些罗马学者的记载不符,也与近些年出土的最新史料相悖。

  9. 2月24日在古罗马纪日中为ante diem sextum Kalendas Martii(简记为VI Kal. Mart.),直译就是「3月1日(Kalendas Martii)的前六天」。因为闰年时这一天重复了一遍,就称为bis sextum(直译为「两个第六天」)。

  10. 上面说的2月24日是3月1日的前6天也是用的inclusive的计数。

  11. 这也是我在开头顺带提到过的「公元后4年是否为闰年仍存有争议」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