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比较谬误是对多个指标进行检验时常出现的谬误,这里我就用一个或许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吧。
假设有某甲在猜硬币玩,连猜五次后我们发现他次次都猜中。于是我们认为他在做假,因为如果他没做假的话,连续猜对五次的概率只有 $1/32=0.03125$,小于我们预先定义的小概率(比如说0.05)。 (如果知道什么是p值的话,这里我们定义的零假设H0为某甲没有做假,$p=0.03125$ 表示我们拒绝H0只有约3%的犯错几率。)
上面这个判断没有问题,但如果涉及到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的话就不一样了。前面的例子只用了一枚硬币,而这次我们改用100枚不同颜色的硬币(这就是所谓的多重比较),有红色硬币、黄色硬币、绿色硬币、粉色硬币、紫色硬币等等。实验中,我们让某甲每枚硬币各猜五次,然后我们发现,在猜其他颜色的硬币时某甲都有猜错,但在猜绿色硬币时他连猜五次都猜对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像前面一样,认为他虽然在猜其他硬币时没做假,但在猜绿色硬币时做假了呢?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发现,当我们用100枚硬币做实验时,出现一枚或以上硬币五次都猜对的概率为 $1-(1-1/32)^{100} = 0.958$。显然,这时我们就不能再说某甲在猜绿色硬币时做假了,即便单就那一枚绿色硬币来说,连续猜对五次的概率还是只有0.03125。
要避免此问题的话,可以试图控制FWER(Familywise error rate)、FDR(False discovery rate)等。最简单的控制FWER的方法是Bonferroni校正,是指p值应该除以比较的次数。上面的例子中次数为100,相应的p值是0.0005。此时 $\log_2(1/0.005)\approx 11$,也就是说只有当某甲连续十一次猜中硬币,我们才有理由说他做假了。